在您阅读以下内容之前,诚邀您先点击“关注”,这样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,还能带来更多独特的互动体验,非常感谢您的支持。
1934年10月,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第五次“围剿”行动,红军被迫开启了艰难的长征,借此摆脱敌军的重重包围,同时将分散在各地的红军力量重新整合团结起来。长征的特殊性质以及为了保存革命力量,以便后续重建苏区,决定了部分红军战士无法随主力长征,只能留守当地展开游击战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陈毅总司令。
在这些被留在苏区坚持游击作战的红军中,有一位怀孕的红军女战士也被安排留守。她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激烈斗争中英勇牺牲,但幸运的是,她的儿子存活了下来。这位女战士的丈夫后来成为了新中国的副总理,而他们的儿子则是在1945年,经过漫长的等待后,终于与父亲团聚。她,就是革命烈士唐义贞。
展开剩余88%回到1923年秋天,董必武担任湖北女子师范学院教务工作,正忙着准备迎接新生。就在这时,一位旧友带着他的妹妹登门拜访。故人名叫唐义精,出身武汉的中医世家,而这次的来访,是为了介绍年仅十四岁的妹妹唐义贞,她已考入湖北女子师范学院。
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,年仅十四岁就能考上湖北女子师范学院,确实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才女。董必武对唐义贞十分关注。实际上,董必武与唐义贞的哥哥早有交情,且深受其革命精神感染。因此,在唐义贞考入董必武主管的学校后,哥哥便带妹妹前来拜访。
随后,唐义贞频繁阅读董必武的著作,思想受到深刻影响。看到唐义贞思想觉悟不断提升,董必武决定引导她投身革命事业。1926年,年仅十七岁的唐义贞正式加入武汉共产主义青年团,迈出了革命之路的第一步。她进步神速,很快担任起湖北女子师范学生会及妇女协会的领导职务。
接触革命思想后,唐义贞愈发痛恨旧社会对女性的压迫,她坚决主张自己的婚姻和人生选择必须由自己掌控。唐家虽然只有她一女儿,却对她极为宠爱,也尊重她的决定。她深知,虽然自己挣脱了封建枷锁,但无数女性仍被桎梏,这更加坚定了她彻底革命的决心。
然而,革命事业很快遭受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猛烈打击。1927年4月12日,蒋介石联合国民党右翼势力,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,波及全国。我党成员纷纷响应党中央指示,赴武汉支援。但全国各地党组织遭受重创。国民党右翼、地方军阀和封建势力组成的反动派联手镇压共产党,掀起了波及全国的白色恐怖。
7月15日,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宣布与共产党决裂,革命形势骤然严峻。党中央决定派遣年轻骨干赴苏联学习,唐义贞成为其中之一。此时,她的母亲正患痢疾,极力希望女儿留下照顾自己。唐义贞忆起当年求学时母亲深夜陪伴的情景,心中不舍。
但唐义贞因多次公开参与武汉革命和铁路工人宣传,早被国民党密探盯上。为不连累家人,亦为坚持革命,她毅然告别病床上的母亲,随代表团赴苏联。在此期间,她结识了未来丈夫陆定一。
党中央派出瞿秋白、邓中夏、何叔衡、陆定一等人率团赴苏联,带领唐义贞等共青团骨干接受培训,担任少共国际代表。此团成员均为我党著名革命先驱,亦为国民党重金悬赏目标。在学习与生活中,陆定一与唐义贞结下情缘,并于1929年12月在莫斯科举行婚礼。
婚后不久,共产国际东方部长米夫为掌控中山大学党支部,派心腹打压团长陆定一。以“反对支部”名义,米夫还开除唐义贞团籍和学籍。面对不公,唐义贞毫不动摇,公开表态坚信代表团正确,支持陆定一。最终,她被调至医疗组学习,回国后从事医务工作。1930年,夫妻二人随党组织回国,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。
中央特科工作保密严密,多数同志不知彼此身份。陆定一知晓两人身份,却未告知唐义贞。直到周恩来秘密来到两人住处时,她才意识到事态严峻。周恩来是中央特科负责人,唐义贞未与丈夫确认身份,觉得知之越少越安全,只需做好本职工作便是对组织最大保护。
这对革命夫妻互不了解对方具体工作,只有工作交集时方知对方职责。1931年初,陆定一奉命赴闽西根据地工作。夫妻二人憧憬着革命生活,但未料前路波折不断。随着共产国际加强干预,王明获扶持成为最高领导人,陆定一被免职。
不久,怀孕的唐义贞被迫与陆定一分离,她独自坚持革命,相信丈夫无罪,期待党能为其平反。坚守信念下,1931年年底,唐义贞在叶坪生下首个孩子,取名“叶萍”以纪念生地。
1932年初,唐义贞被调至胜利县中央卫生材料厂任厂长,独自抚养孩子并负责生产。此时,陆定一被扣上“右倾”帽子,政治处境更加艰难。甚至有留苏人士向她求婚,声称陆定一难归,但她坚信丈夫必将回来。等待最终换来回报。
1933年,在董必武干预下,陆定一获平反并调往瑞金。中央卫生材料厂迁至瑞金郊区,夫妻在多年音信断绝后,终于于瑞金重逢。陆定一望着妻女,内心充满愧疚,而唐义贞无一丝怨言。
1934年10月,红军第五次“反围剿”失败,主力开始长征,伤员和部分干部留守游击。此时,怀孕七个月的唐义贞行动困难,无法随主力,丈夫陆定一则随大部队长征,夫妻再度分离。大军长征前夕,唐义贞前去送行,陆定一写下情诗:
“结婚仅五年,
分别即四次,
再见已无期,
唯有心相知。”
唐义贞回道:“革命必胜,我们必会重逢。孩子生后,取名小定,三人等你归来。”这是他们最后的相见。唐义贞未见革命胜利,陆定一与儿女团聚则是数十年后事。
1934年10月,红军主力长征,国民党一边围追堵截,一边严密追击留守红军。迫于无奈,唐义贞将不足三岁的女儿叶萍寄养瑞金农家。11月20日,她在邓子恢母亲陪伴下,于长汀洼田乡生下儿子,取名小定。
游击行动频繁,唐义贞无力带儿,只能将其托付范其标夫妇抚养。国民党第三十六师紧追不舍,包围游击队于乌蛟塘山涧。红军被俘,敌人虽想邀功未杀,反而严刑拷打。
敌人对女军官抱有侥幸心理,认为女战士易破。唐义贞宁死不屈,次夜带领战友逃狱。但伤重饥饿,未逃远便被捕。次日清晨,包括唐义贞在内的游击队员被残忍杀害。
得知噩耗,陆定一悲痛欲绝。妻子遇害,儿女下落不明,令他意志消沉,但将悲痛化作革命动力。悲惨经历更使他深刻理解革命意义,誓将自身苦难转化为他人解放。
1949年新中国成立,陆定一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,继续寻觅失散子女。1959年出任国务院副总理,工作繁忙,几十年无音信令他几近绝望。毕竟孩子当年尚幼,生死难料。
1979年,研究员理清唐义贞游击转移过程,陆定一终于找到长汀县成长的儿子陆小定。为感谢养育恩人范其标夫妇,商议后改名“陆范家定”,距父母分别已有四十五载。
随着革命英雄事迹陆续曝光,陆定一孙女通过烈士事迹确认,叶萍即被寄养农家的母亲。母亲下落明朗后,叶萍女儿立即致信陆定一。1987年,分别五十三年的父女终于重逢。此时陆定一已八十一岁。
初闻唐义贞逝世,陆定一感慨:“此后无论大喜大悲,我再无泪流。”1996年5月9日,陆定一在北京辞世。两人结婚仅六年,相守时光更短。孩子归来,令他含笑长眠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网平台,股票加杠杆网站,股票配资开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