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明明说好了可以卖,现在又让我签这个!"
广州花都区美食街的烧烤摊主老陈(化名)攥着整改通知书,嗓门越来越大。7月11日,他因在烤肉串摊位上卖烤茄子、韭菜等素菜,被管理方要求立即停售——除非签一份"增品申请表"。可老陈坚称:"当初招商时他们口头同意的!"
一纸协议引发的僵局:口头承诺VS白纸黑字"您看这协议写得清楚,2米摊位只能经营2个品类。"管理方工作人员小李展示着合作协议,条款明确标注:每增加1米摊位,方可新增1个经营类别。老陈的摊位是2米,原本登记的是"烤牛羊肉串+啤酒",现在要加烤素菜,必须提交书面申请。
老陈急了:"招商时王经理说'想卖啥随便加',现在又拿协议压我!"他翻出手机里与招商人员的聊天记录,对方确实回复过"支持多元化经营"。但管理方回应:"口头承诺不算数,必须走流程。"
美食街的"潜规则":为何要卡这张表?"不是我们刁难,是怕乱套!"美食街运营总监张女士道出隐情:去年有商户偷偷改卖小龙虾,结果隔壁摊主直接在门口挂"本店绝无小龙虾"的横幅,两家差点动手。"现在300多个摊位,必须用协议管住品类。"
她出示的《美食街管理条例》显示:新增品类需提前15天报备,经相邻3家商户签字同意方可生效。"老陈的摊位隔壁是烤生蚝和凉皮,他们担心烤素菜会分流客人。"
商户算账:签个表损失半个月收入"签这个表要停业3天等审批,现在正是旺季,一天损失2000多!"老陈算得清楚:烤素菜毛利60%,占他营收的40%。若停业整改,不仅收入归零,还可能流失老客户。
法律界人士指出:根据《民法典》,口头协议与书面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,但举证难度大。老陈的聊天记录虽能证明协商过程,但若管理方否认,他仍需承担举证责任。
网友吵翻:管理太死VS商户不守规矩"管理方该灵活点,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计划经济!"网友"广州吃货"的评论获3万点赞。但也有商户吐槽:"隔壁摊主偷偷卖奶茶,害我客流量少一半!"
实地探访发现,美食街确实存在"超品"乱象:卖肠粉的摊位兼卖糖水,烤鱿鱼的摊主偷偷加炸鸡块。管理方称,今年已处理27起违规增品事件,罚款总额超10万。
专家支招:如何破解"一管就死,一放就乱"?"可以引入动态评级机制。"中国烹饪协会研究员李明建议,根据商户信用分允许一定范围内的品类调整,同时建立商户投票机制,让周边摊主参与决策。
目前,花都区市场监管局已介入调解,建议管理方优化审批流程,将整改期从15天压缩至3天。老陈的摊位暂时恢复营业,但"增品申请表"仍摆在桌上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写在最后:小摊位里的大博弈老陈的遭遇,折射出美食街管理的永恒难题:如何平衡规范与活力?当管理方用协议筑起围墙,商户用"灵活经营"寻找缝隙,这场博弈注定没有赢家。
或许正如网友所说:"最好的管理,是让遵守规则的人能赚到钱。"当管理方放下"一纸定乾坤"的执念,商户收起"先斩后奏"的侥幸,这条美食街才能真正活色生香。
信息来源:极目新闻2025-07-11现场报道、广州市花都区市场监管局备案协议、《中国餐饮行业合规经营指南》
免责声明:本文案例经模糊化处理,对话内容来自公开报道。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不构成法律建议。具体经营规范请以属地管理部门最新政策为准。
配资网平台,股票加杠杆网站,股票配资开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