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7年的某一天,平时挺安静的沩山密印寺,突然来了两位访客,是毛主席和他的一个同学。他们俩是来找密印寺里那个特别有名的老方丈的,想跟老方丈聊聊天,看看能不能从中得到些关于未来的启示。
老和尚看到毛主席他们两个人来访,心里头乐开了花,连忙请他们进屋聊天。
他们三个一见如故,聊得特别投机。要走的时候,老方丈给毛主席送了两个预测当礼物,那时候毛主席也没太往心里去。可谁能想到,这两个预测后来竟然全都应验了!
1913年那会儿,有个老方丈给毛主席说了俩预言,这俩预言到底说了些啥?还有啊,那时候的革命年代,这背后有啥感人的故事呢?咱们得从头聊聊。
【同窗好友】
跟毛主席一块去密印寺见老和尚的同学叫萧子升。老和尚给了他们俩一人一个预言,其中一个说的是毛主席的将来,另一个则是关于萧子升的。
老和尚以前就说过,毛主席将来肯定会做出一番超级厉害的大事,名字会被历史永远记住。
另外,那位老和尚也给萧子升算了一卦,他直接说道:“你应该出家当和尚,否则以后很难在中国待下去。”
年轻时的毛主席和萧子升,听了老方丈的预言,心里头虽然有点感触,但也没太当回事。可谁能想到,后来毛主席真的带着共产党,一手建立了新中国。反观萧子升,命运却大不相同,他最后不得不离开家乡,漂泊外地,直到老去。这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,原来那位老方丈当年说的话,竟然真的应验了。
要揭开老方丈预言背后的真实情况,首先得知道毛主席和萧子升之间的那些事儿。他们两人之间分分合合的经历,真的是挺有意思的,让人想一探究竟。
毛主席他啊,以前是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念的书,而且他还拜了很有名望的教育家杨昌济老师做师傅。
杨昌济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书的那五年,他特别看好的学生有三个,分别是毛泽东、蔡和森和萧子升。
毛主席小时候上学那会儿,跟萧子升的关系特别好,他俩本来就是同学,但友谊后来变得更加深厚了。
1913年那会儿,毛主席靠着出色的成绩考进了湖南第四师范学校。到了第二年,四师跟一师合并了,毛主席也就是在那时候认识了萧子升。
讲起萧子升,他在同学堆里那绝对是“鹤立鸡群”。
萧子升在湖南省湘云县的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里出生,他从小就读了很多诗书,脑子转得快,聪明得很,让人十分羡慕。
萧子升进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,开始在杨昌济老师的班里上课。他写的文章,想法特别深,眼光也特别远,总能让杨昌济老师心里头觉得特别震撼。
在湖南一师那会儿,学校有个习惯,就是挑些学生写得好的文章拿出来展览,让大家伙儿看看学学,互相取取经。
毛主席的文章写得特别棒,非常有文采,看得也远,所以经常被挑出来给大家看;萧子升的文章同样写得精彩绝伦,他的思考也挺有深度,因此也经常会被选中。
毛主席和萧子升一有空,就爱跑到展览的地方,瞅瞅别人的文章,好长长见识。就这么一来一回的,他们俩对彼此写文章的风格和想法,都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。
虽然毛主席和萧子升写文章和思考的方式不太一样,但他们心里头想的是一码事,那就是得找个法子,让当时的中国不再又穷又弱。
就这样,毛主席和萧子升慢慢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。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那会儿,除了上课,他俩几乎整天都待在一起,形影不离。
放学以后,毛主席和萧子升老爱在学校旁边的湘江边上走走,聊聊学习体会和自己的想法抱负。
袁世凯把革命成功的好处给霸占了之后,毛主席跟萧子升聊了一宿。萧子升气呼呼地说:“袁世凯就是个坏蛋,那些带兵的将领全都是他的手下棋子!”他们俩都满怀激情,商量着咋样能让国家摆脱危险,还有上哪儿找能改变现状的帮手。
萧子升是毛主席的学长,高他一个年级。到了1915年,萧子升顺利完成了湖南一师的学业,而毛主席还在那儿继续读书。不过,这并没影响他们的友情,相反,他们通过一封封书信往来,关系变得更加铁了。
【游学历程】
1917年那会儿,毛主席和萧子升两个人一块儿去了密印寺,想找那位老方丈聊聊。
暑假快到了那会儿,毛主席问萧子升有啥计划没有。
萧子升讲,他打算出去游历学习一趟,这次出门他打算一分钱也不带,就靠自己亲身经历各种各样的事儿,好好感受老百姓的难处,这样才能找到拯救国家的好办法。
毛主席对萧子升的那个主意非常赞同,萧子升就邀请毛主席一起去,毛主席很高兴地答应了。
接着,毛主席和萧子升这两个小伙子,决定通过游历学习的形式,去长沙、宁乡、安化、益阳还有浣江这五个地方,好好地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。
毛主席和萧子升身上一分钱也没有,所以就没去住客栈,而是直接“以沙地为床,拿石头作枕”。肚子饿了的时候,他们就写对联去换点吃的和钱,这一路虽然特别不容易,但这两个小伙子心里头却感到特别充实。
因此,萧子升当时特别高兴,还即兴写了一首诗:
肩扛雨伞背行囊,头上没帽手头紧。打算游历大好河山,就凭一身空本领。
这次旅行一个多月时间里,毛主席和萧子升实实在在体验了农村老百姓的生活情况。慢慢地,他们俩心里头开始种下了革命的念头,这想法一点点在他们心底里长了起来。
毛主席和萧子升利用这次机会,好好游历了咱祖国的美丽风景,走遍了好多地方的名胜古迹。这一路走来,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要改变国家面貌的革命信念。
在这次路上,毛主席和萧子升一起爬上了沩山,目的是去拜访密印寺里的老和尚。
老和尚热情接待了两位年轻人,他说,在这动荡不安的年代,还有人愿意跋山涉水来求佛,真是太不容易了。
在这次会面里,毛主席、萧子升和那位老方丈深入地聊了聊咱们中国的宗教问题,最后意见还挺一致的。
三个人都觉得,咱们中国的宗教比国外的宗教更有包容心。儒家、佛教、道教能一块儿和谐相处,这可是咱们中国宗教跟外国宗教很不一样的一个地方。
聊天时,老方丈在心里头对毛主席和萧子升这两个小伙子的说话方式直夸好,他可能心里头早就有数了,觉得眼前的这俩年轻人以后肯定是国家的顶梁柱。
不过,在对话一步步深入之后,老方丈心里对毛主席和萧子升的看法开始有了变化。
毛主席说话特别有股震撼人心的劲儿,让人感觉仿佛能吞下整个天地。萧子升呢,虽然他脑子里想的东西挺深奥,但看起来更像是个满脑子理想的书呆子。他整天就知道拿笔写字,一提到动手动武的事儿就反感。
没多久,他们三个人的聊天就快要结束了。毛主席颇有感触地说:咱们中国的宗教之间能够和睦相处,不像其他一些国家,动不动就因为宗教问题开打,这其实挺好的。
老和尚深深地瞅了毛主席一眼,然后缓缓说出了第一个预言:“毛先生,您将来肯定会干出一番大事业,希望您能记住我今天说的话。”
毛主席心里直犯嘀咕,老方丈咋就突然这么认真地留了个预言呢?刚想张嘴问个明白,老方丈却转头对着萧子升,一脸严肃地说了第二个预言:“你最好还是入佛门吧,不然以后怕是没法在中国待下去了。”
萧子升碰到老方丈留下的那个预言,心里头挺纳闷,当时他心想这老和尚是不是在玩神秘把戏呢,所以也就没往心里去。
这次探望结束后没多久,毛主席和萧子升就完成了他们的旅程,回到了长沙。他们的同学们听到他们的经历后,纷纷夸奖说,他们俩是“兜里没钱,却操心着国家大事”。
但是,再好的朋友也会走到分叉路,毛主席和萧子升之间的不同看法,随着时间慢慢浮现了出来。
【分歧终显】
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那会儿,中国军阀打得不可开交,老百姓日子苦得很。毛主席和萧子升这些充满激情的年轻人,下定决心要找出一条能救中国、让咱国家摆脱这黑暗日子的道路。
接着,毛主席和一群有理想的年轻人开始找志同道合的伙伴,在1918年4月一起创办了“新民学会”。他们的目标是“更新技术,磨炼性格,改变人们的思想和习惯”。
新民学会刚开始时,萧子升当了总头头,毛主席也参与进来帮忙。一开始,他们只有20来个人,但慢慢地,队伍就壮大了,最多时有80多人。这些人后来很多都成了革命大事里的关键人物。
新民学会的伙伴们老在想,现在教育被搞得一塌糊涂,找工作又这么难,大家以后到底该怎么办啊?后来,在北京的杨昌济先生写了封信过来,给毛主席他们这些主要成员指了条明路。
杨昌济写信说,有个可以去法国边工作边学习的机会,全国的学生都能申请。毛主席他们这些核心人物都觉得,这是个非常难得的好机会,得赶紧抓住。
后来,大家商量决定派萧子升和蔡和森去北京接头,萧子升到了北京后特别积极,没过多久,就成了“华法教育会”里的重要人物。
没过多久,毛主席带着第一批打算去法国留学的人马赶到了北京。准备妥当后,萧子升、蔡和森他们几个就坐船出发去法国了。而毛主席呢,他则返回了湖南,一头扎进了五四爱国运动的浪潮中。
没想到的是,毛主席和萧子升之间的意见不合,竟然是从那次一起去法国留学开始的。
那时候的法国,革命浪潮汹涌澎湃,可奇怪的是,各种各样的思想流派还是同时存在。
各式各样的主义和思想像花儿一样绚烂多彩,让刚到法国的萧子升看得眼花缭乱。他在那儿亲眼见证了欧洲各国的繁荣景象,可慢慢地,却把国内百姓生活困苦的情况抛到了脑后。
在那种情况下,萧子升最终受到了伯恩斯坦、考茨基等人所提倡的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思想的影响,从而选择了一条不正确的道路。
1920年7月份,一群在法国深造的中国学生大佬,聚在蒙达尔尼这个小城,开了场大会,琢磨着怎么给中国来个大变样。
会议进行时,蔡和森条理清晰地阐述了他对法国革命起因的理解,他认为得靠阶级斗争,还得实行无产阶级掌权,这样才能改变中国。蔡和森心里头,中国共产主义的想法已经开始慢慢成形了。
蔡和森的想法赢得了大多数人的赞同,但萧子升却站出来表示不同意。
萧子升心里头不愿意见到革命让更多人丢掉性命,他老想着,肯定有那么一条路,能不用打仗就把中国给变好了。他琢磨着要建一个啥都有的好地方,大伙儿都能在里面乐乐呵呵地过日子,就像那种理想中的“世外桃源”。
萧子升说:世界的进步是没个头儿的,革命也一样,没个完。所以他不同意那种“让少数人吃亏,让多数人占便宜”的做法。
所以,萧子升觉得中国应该走改良的路子,他提倡来个“不那么激烈的变革”,用教育来当帮手,好让那些已经走错路的人能回头是岸。
听到萧子升的观点,蔡和森忍不住笑了出来,他觉得当时的中国问题重重,哪是光靠读书人几句漂亮话就能解决的呢?所以,在会上大家立马就吵了起来,最后会议在一片不愉快中结束了。
会议结束后,蔡和森和萧子升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,动手给毛主席写了封信,心里都盼着能得到毛主席的赞同。
那时候,毛主席正忙活着国内的革命大事。时局动荡不安,再加上湖南自治那事儿没搞成,让毛主席心里头明白了一个理儿:那会儿的中国啊,就像是夕阳西下,腐败透顶,想通过政治上的小打小闹来改头换面,简直是没门儿的事儿。
所以在接到蔡和森还有萧子升的信后,毛主席立马就站边了蔡和森的想法,并且他连着给蔡和森回了两次信,在信里讲明了为啥自己不同意改良主义那一套。
毛主席在回信里说了:“搞教育啊,首先得有钱,其次得有人才,还得有管理机构……放眼全球,能满足这些条件的,现在只有资本家,所以现在的教育,说白了就是资本家的教育……想让那些受资本家教育的人转头信共产主义,这事儿啊,基本上不太可能……”
得到毛主席的肯定后,蔡和森下定了决心,要走共产主义这条路,最终他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共产主义斗士。
毛主席给蔡和森回了信,没多久,萧子升就知道了毛主席不赞同他搞改良主义的事情。
萧子升心里头一震,真没想到以前那么铁的哥们儿会反对他,所以在1921年3月份,他特意跑回长沙,跟毛主席就中国该怎么变革这事儿,吵得不可开交。
新民学会的会员们事后回忆,那场辩论真是火药味十足,两边的人都争得不可开交。最后,毛主席真的发火了,他直接冲着萧子升说:“你还是守着你的改良主义,继续穿你的长袍马褂算了!”
那次争论过后,毛主席和萧子升之间的关系就变得不太好了。
毛主席和萧子升最后各走各的路,选了完全不一样的方向。他们的最后结果,真的就像密印寺那老和尚说的一样:
毛主席和共产党经过一番轰轰烈烈的斗争,最后成功创立了新中国。
萧子升呢,他先是在北洋军阀政府混,后来又加入了国民党政府。但在这些地方待久了,他发现这些政府腐败得简直没法说,已经烂到骨子里了。萧子升心里头那个失望啊,觉得在中国是没法待下去了。于是,他一咬牙,离开了中国,跑乌拉圭去了。在乌拉圭,他度过了自己最后的日子。
配资网平台,股票加杠杆网站,股票配资开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